一、细节能决定成败吗?
提起太极拳的秘密,谁都能说出一点,但要问太极拳的最秘密是什么?知道的人就不多了,或者把自己的一点小秘密当成了太极拳这个整体的大秘密。也许有人会说,不是说“细节决定成败”吗?我只要把知道的一点小秘密的每个细节都做好了,就成功了。这话只说对了一小部分,不是所有的每个细节都能决定成败,只有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,对太极拳这个整体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细节才能决定成败。许多人练了一辈子,他所知道的那些每个细节做得不可谓不完美,却仍然怀疑太极拳的实战作用,就是因为大方向搞错了,下多少功夫也还是不知道太极拳究竟为何物,当年的向恺然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。
二、向恺然先生当年的困惑
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一篇在武界影响很大的文章《向恺然先生练太极拳之经验》,竟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:“我觉得太极拳在各种拳术中,为最难致用之一种”。提起向恺然这个名字,今人知道的不多,可提起他的笔名平江不肖生,则无人不知,电视剧《霍元甲》就是根据他的小说《侠义英雄传》改编的。向恺然(1889~1957),早年留学日本期间,曾习柔术、剑术,回国后曾研习少林拳、形意拳、八卦掌等传统武术,后学于杨健侯的弟子许禹生、杨澄甫的弟子陈微明、吴鉴泉的弟子王润、宋书铭的弟子刘恩绶、陈鑫的侄子陈绩甫等太极拳家,武术专著有《拳术见闻录》、《拳术传薪录》《拳师言行录》、《拳经讲义》等,他的另一部小说《江湖奇侠传》,在1928年就被改编成最早的武侠电影《火烧红莲寺》,上映时引起轰动,故向恺然对太极拳的看法在武界很有代表性。
三、当代人的误读和破解
然而,王宗岳《太极拳论》明明写着:“人不知我,我独知人,英雄所向无敌,盖皆由此及也”,即适合同任何武术实战而独具无可比拟的优势。这段话学太极拳的人大多都见过,但真正读懂的人不多,除上文提到的向恺然外,当代很有影响的一位太极拳家还写过一篇《山右王宗岳〈太极拳论〉解》,这里试引两段,可以略见一斑:“13.一羽不能加,蝇虫不能落,人不知我,我独知人——这是形容触觉的灵敏度极高,稍微触及,便能感觉到,立即走化”。“14.英雄所向无敌,盖皆由此而及也——要有这样的深功夫,才能成为所向披靡的英雄好汉。当时的中国武术家认为,近身搏斗的技巧,在战场上能发挥决定性作用”。 可知这位太极拳家对太极拳的高妙之处并未真正理解,把“人不知我,我独知人”简单地理解为通过肢体接触的听劲,并且与“英雄所向无敌”割裂开,对太极拳的实战作用也不怎么相信,更不知道太极拳的最大秘密是什么,而且他的看法对大多数习练者的影响很大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实际上,太极拳经典理论也是有传承的,特别是在太极拳经典理论建设完成的早期,拳术与拳理的传承是同一件事,这个最大秘密在太极拳家中并不是秘密,后来才出现拳术与拳理相脱离的问题,但直到今天,拳术与拳理高度一致的传承仍然大有人在。 就 详尽地解读了太极拳的这个最大秘密。实际上,“人不知我,我独知人,英雄所向无敌,盖皆由此及也”,这才是太极拳的最大秘密,也是一切武术实战的最大秘密,太极拳就是知的功夫,如果你做到了人不知我,我独知人,就能够在一切武术实战中做到英雄所向无敌。
四、从兵法到拳法之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
这个最大秘密的发现,是经历了几千年来无数武术家的艰苦努力才取得的,早在春秋时期的《孙子兵法·谋攻》就提出军事家是知的功夫:“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;不知彼而知己,一胜一负;不知彼,不知己,每战必殆”,但他只重视将帅知的功夫,对于普通军人反而主张“愚士卒之耳目,使之无知……若驱群羊,驱而往,驱而来,莫知所之”(《孙子兵法·九地篇》),故作为军事指挥艺术的兵法得到高度发展,据《中国兵书总目》,先秦至清代的兵书达4221部,而作为军事实用技术的武术则发展较慢,留下的文字记载也较少。
直到王武李论传世,武术才真正从单纯练的功夫发展成为知的功夫,拳法达到与兵法同样的高度,其中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:一是“拳打两不知”阶段,二是“拳打不知”阶段,三是“知人而不为人知”阶段。这三个历史阶段,也是人们对技击规律的认识从“极”到太极的过程,“极是道理之极至,总天地万物之理,便是太极”(《朱子太极图说解》)。因此,这三个历史阶段亦即由形器而道理(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),由道理而道理之极至(相对真理),由道理之极至而总天地万物之理(太极、绝对真理)的认识过程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五、发现这个最大秘密的三个历史阶段
1.“拳打两不知”,是“由形器而道理”,是从单纯练的功夫向知的功夫之转变的初级阶段。人们对技击规律的认识尚处于形器阶段之时,是用力打人的,如跤术作为专习摔法的拳术,早期就称为“角力”、“角抵”,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夫力相对以手击格,谓之角抵”。调露子《角力记》更有一段比力气的生动描述:“人生之气犹大泽焉,平时沙弥焉,大风鼓之巨浪起,小风吹之细文生。若角力之气,中等风作波浪摇也,非适非小,大近于怒,小存于嬉,竞力即角技,非嬉非怒,此角力是两徒搏也”。
后来逐渐向追求技巧发展,先秦时期已有“技击”一词,《荀子·议兵》:“ 齐人隆技击,其技也,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,无本赏矣”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的“兵技巧”13家199 篇,其中“手搏六篇”、“剑道三十八篇”、“蒲苴子戈法四篇”等,虽已亡佚,但从中仍能看出汉代以前拳术已有完整的训练方法和技术内容,而“拳打两不知”这一秘诀的广为流传,说明已经注意到研究武术实战中决定胜负的原因,即进攻一方动作太快,对方还来不及感知和作出反应就被击败,而进攻一方也不知道是怎么赢的,说明拳术正在从以力打人向以快打人发展,据《角力记》,跤术也从早期的完全较力,到唐代已发展到“轻捷相尚”,即追求快速。
2.“拳打不知”,是“由道理而道理之极至”,从单纯练的功夫到知的功夫之转变的中级阶段。戚继光《纪效新书·拳经捷要篇》:”……故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,势势相承。遇敌制胜,变化无穷,微妙莫测,窈焉冥焉,人不得而窥者,谓之神。俗云拳打不知,是迅雷不及掩耳,所谓不招不架,只是一下,犯了招架,就有十下。博记广学,多算而胜。古今拳家,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……皆今之有名者。虽各有所长,然传有上而无下,有下而无上,就可取胜于人,此不过偏于一隅。若以各家拳法兼而习之,正如常山蛇阵法,击首则尾应,击尾则首应,击其身而首尾相应,此谓上下周全,无有不胜”。
从中可以看到,拳术发展到明代,已达到“拳打不知”阶段,即“不知彼而知己”,技术内容则从以力打人、以快打人向以招打人发展,从“道理”发展到“道理之极至”,是最早的“极拳”,虽然太极技术含量较高,但仍属于广义的太极拳,故对于实战中的胜负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问题,仍处于探索阶段:“既学艺,必试敌,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奇,当思何以胜之,何以败之,勉而久试”(《纪效新书·拳经捷要篇》)。
3.“知人而不为人知”,是“由道理之极至而总天地万物之理”(太极),从单纯练的功夫到知的功夫之转变的完成阶段、高级阶段。这是只有太极技术含量高度圆满,精微巧妙,详且尽矣的太极拳才可以做到的。王宗岳拳论提出了“人不知我,我独知人”的要求,《太极拳释名》、《打手歌》一般认为亦为王宗岳所作,但并没有留下具体的拳术,对于“知”的具体方法和内容也语焉不详。是武禹襄首先揭示了武术实战中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能否得“得机得势”(《十三势说略》),是知人而不为人知的决定性突破。我们现在常讲时机和形势,实际上时和机、形和势,都是两件事。形是身体的强弱,势是掌握主动的状态实质,得势故能以弱胜强;时是动作的先后,机是动作的最有利时空点,得机故能后发先至。
知的功夫的具体练法是走架打手,“平日走架是知己功夫……打手是知人功夫……所谓知己知彼,百战百胜也”(李亦畬《走架打手行工要言》)。这里的“知己知彼,百战百胜”,已明显高于孙子提出的“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”的要求。
六、最大秘密的秘中之秘
综上所述,太极拳的最大秘密就是一个知字,是知的功夫,能知人而不为人知,自能制人而不为人制,知的功夫的具体练法是走架打手,走架走的是十三势架,打手是用十三势打人,又曰走架即是打手,打手即是走架,故十三势为最大秘密的秘中之秘,至今知者不多,许多人理解错了,这正是许多人怀疑太极拳实战作用的根本原因。有一个《十八在诀》被许多人当成了宝贝,不仅许多拳派如此,有一位武式太极拳名家在他的专著用了很大篇幅讲十三势,用的也是这个东西:“掤在两臂,捋在掌中,挤在手背,按在腰攻,採在十指,挒在两肱,肘在屈使,靠在肩胸,进在云手,退在转肱,顾在三前,盼在七星,定在有隙……”很明显,是把十三势当成了十三个外形动作,这样的十三势当然不能适应与其他武术实战了,只能在小范围内师徒配合玩一玩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十三势之所以为太极拳最大秘密的秘中之秘,正是因为真正的十三势从来都是口授的,李亦畬《太极拳谱题记》言之明矣:“前数条诸公讲论精细,殆无馀蕴,后又参以鄙见。反复说来,惟恐讲之不明,言之不尽。然非口授入门,虽终日诵读之,不能有裨益也”。
七、知的功夫之程序:心知而后身知
武禹襄《太极拳解》:“先在心,后在身”,武禹襄之长武澄清《打手论》可作为这句话的进一步解释:“心知才能身知,身知胜于心知。徒心知尚不能适用,待到身知,才能懂劲”,讲的都是知的功夫之程序,心知而后身知,知己而后知人。也就是说,学太极拳首先要做到心知,这当然离不开明师口授入门,但在拳术与拳理相脱离已经多年的今天,许多名家对王宗岳的“人不知我,我独知人,英雄所向无敌”之言也表示怀疑,这样的名家能算明师吗?也正因为如此,学者们每有明师难遇,真传难得之叹。
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学者一时找不到明师,不妨先从认真研读王武李太极拳经典理论入手,如果你真的读懂了王武李论,明师自然会出现在你的身前,你就会明白并不是明师难遇,而是明师在前你识不得。同时,你已经得到明师口授,仍然需要深入研读王武李论,才能有所成就,所谓“入门引路须口授,工用无息法自休”也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优配网.卓信宝.炒股平台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