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日来,我国南方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侵袭,台风“韦帕”与西南季风的联手发力,让海南、广东、福建等省份部分地区一夜之间水漫金山。暴雨带来的不仅是街头巷尾的积水,更考验着各级和基层组织的应急处置能力,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。
福建宁德市民林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昨晚下得太急了,小区门口都快成小河了,多亏抽排设备上得快,不然真不知道怎么回家。”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,当地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启动深井抽排设备,加速河道排涝。红霞岭隧道被沙石封堵后,抢修队伍通宵达旦奋战,如今已基本打通,为明天恢复交通争取了宝贵时间。在漳浦县官浔镇,一所中学旁虾池房因进水致多人被困,消防人员火速赶到,用橡皮艇将8名群众平安转移。救援队员王师傅坦言:“大家都是自家人,这种时候不冲在前面说不过去。”
湖南益阳安化县同样经历了一场硬仗。一夜大雨让低洼房屋遭遇河水倒灌,当地干部挨家挨户敲门疏散,共有1330户、3265人及时撤离危险区域。一位受访村民感慨:“我们老年人行动慢,要不是有人帮忙提醒和搀扶,还真怕出事。”这种贴心服务,是灾害面前最温暖的人情味。
与此同时,在辽宁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,由于山洪爆发导致交通、电力和住房受到影响,各路抢险力量正昼夜不停加紧修复,希望尽早让百姓生活步入正轨。本溪居民李阿姨向编辑透露,“停电那会儿孩子们都吓坏了,好在现在已经逐步恢复。”
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显示,本轮降雨还远未结束。从新疆到东北,新一波明显降水即将上线,大范围暴雨或将引发次生灾害。这意味着各地防汛压力只增不减,对基层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。
现实摆在眼前:极端天气频现已成常态,应急体系能否跟上节奏?这不仅仅是“看天吃饭”的问题,更关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生命财产安全。从这几次实战来看,多数地方反应迅速、调度有序,但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,比如个别偏远乡村信息传递慢、防汛物资储备不足等情况亟需改进。有专家建议,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,提高基层预警响应速度,同时推动智慧防汛平台建设,实现风险提前研判与精准调度,将损失控制到最低。
当然,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检验,也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契机。只有把责任压实,把细节做足,把人民放在心头最高处,我们才能真正做到“人在阵地在”,用实际行动守护好每一个普通人的安宁生活。
那么最后小编想问:你觉得面对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,我们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补课?社区里的防灾举措,你是否参与过或提出过建议?对此你怎么看?
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,不代表当事人及平台立场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#热点观察家#
优配网.卓信宝.炒股平台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